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
企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品牌思維,企業創新的每一步,是為品牌積累和強大做加法,目的是建立強大的品牌。企業的創新不是停留在技術和設備和創新上。創新要和品牌建立聯系,每
華為的成功與強大,首先是在技術上不斷攀登制高點,占據科技行業的戰略高地。更重要的是,華為將小步領先的優勢,在市場推廣和運營模式上充分發揮出來,首先建立起在BB領域的品牌優勢,待實際成熟,將強大的品牌優勢轉化為手機領域的市場優勢。華為已成為全球第三家年智能手機銷售過億臺的公司—5年時間業績增長30倍,從300多萬元增長到1.08億元,2017年華為手機出貨量更是達到1.53億元、營收達到2360億元。將技術力量轉化為品牌力量是商業競爭的本質,也是核心要素。
品牌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,品牌也是消費者關注的價值高地。雙定位理論是從市場角度提出的兩個問題,企業在構建品牌戰略時,要充分關注消費者價值,在消費者心智中找到既有認知又有區隔的價值高地。因為有供給側創新的屬類定位,從而帶給消費者差異化的高價值。既要告訴消費者品牌聚焦的屬類,又給傳遞消費者不一樣的價值。也唯有差異化的屬類,才能夠創造差異化的價值。企業立足于供給側的品牌構建,是主動吸引消費者:而不是用同質化的產品,刺激消費者的需求。
格力電器是中國制造的驕做,格力的成功同樣是基于供給側的創新力量;格力以創新科技夯實基礎,不斷推出新產品引領行業發展。比如格力去年推出的新一代家庭中央空調,該產品“首創國際領先變頻變容技術”,共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6項,國際專利2項,被專家評審為技術達到“國際領先水平”。對于這樣款高技術產品,格力將其屬類定位為“新一代家庭中央空調”給消費者帶來的利益為“用電省一半”。在企業供給側,格力將不一樣的技術,轉化為不一樣的屬類定位,從而帶給消費者不樣的品牌價值。格力這家專業化經營空調的企業,凈利潤超過多個多元化家電企業,在消費者心目中也有著高價值。